诗词大全

苏轼《游金山寺》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游金山寺 作者: 苏轼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苏轼《游金山寺》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游金山寺》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游金山寺》原文

《游金山寺》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游金山寺》译文

  我的家乡地处长江初始发生之源头,为官出游却随江水滚滚飘然东入海。
 
  听说此地大潮打起浪头足足一丈高,即使天寒地冻还有沙痕印迹之存在。
 
  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号称盘陀,自古以来出没水中追随浪涛和江波。
 
  尝试登上绝高山顶遥望万里外家园,无论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羁旅在外乡愁只恐难寻回家之归舟,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赏山中之落日。
 
  微微风里波涛万顷阵阵荡漾起细鳞,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鱼尾血样红。
 
  正当此时江中月亮刚刚还在初升起,二更时辰月儿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静静长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大明,飞腾火焰照得山中栖息鸟儿纷纷惊。
 
  惆怅失然归卧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识,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处之事物。
 
  江山弥幻而今如此为何还不回家园,江神莫非责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顽固。
 
  在这里我向江神言明,我有不得已的苦衷所以无法归隐,如果我可以归隐却推辞不归那就有如江水一样。

  《游金山寺》的注释

  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中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
 
  初生魄:新月初生。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江心”一句: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
 
  谢:告诉。
 
  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

  简短诗意赏析

  全诗二十二句,大致可分三个层次。前八句写金山寺山水形胜,中间十句写登眺所见黄昏夕阳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句抒发此游的感喟。贯穿全诗的是浓挚的思乡之情,它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和官场生涯的厌倦,希望归隐田园的心情。此诗虚写与实写相结合,幻景与现实相结合,意象巧妙,变化莫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白居易《夜泊旅望》”的原文翻译
  2、“柳宗元《登柳州峨山》”的原文翻译
  3、“周邦彦《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的原文翻译
  4、“柳永《蝶恋花·凤栖梧》”的原文翻译
  5、“杜荀鹤《闽中秋思》”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李白《望木瓜山》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陆机《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