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 辛弃疾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凉爽的一个秋天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简短诗意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的原文翻译
  2、“孙道绚《南乡子·春闺》”的原文翻译
  3、“龚翔麟《菩萨蛮·题画》”的原文翻译
  4、“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的原文翻译
  5、“王国维《点绛唇·厚地高天》”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