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塞上曲二首 作者: 戴叔伦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塞上曲二首》原文

《塞上曲二首》

戴叔伦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二首》译文

  边塞军营之门频频接纳战败匈奴的归降书,将军仗剑纵横驰骋边塞万里。
 
  汉高祖空自夸赞娄敬的和亲之策,却把汉朝的公主嫁给了匈奴单于。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西域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塞上曲二首》的注释

  塞上曲:唐代的一种新乐府辞,源出汉乐府《出塞》《入塞》曲,内容多写边塞征戍之事。
 
  军门:此指军营之门。古时行军,树两面旗为门。
 
  频纳:频频接纳。
 
  横行:纵横驰骋,所向无阻。
 
  汉祖:指汉高祖刘邦。
 
  谩夸:空夸,枉夸。谩,同“漫”,徒然。
 
  娄敬策: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齐人娄敬以戍卒求见刘邦,建议入都关中有功,赐姓刘,后封关内侯。刘邦在白登(山名,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被匈奴打败后,他提出和亲政策,建议将鲁元公主嫁与匈奴单于,为刘邦采纳,并派他前往结约。他又曾建议刘邦迁徙山东诸侯后代及豪强大族十万余口充实关中,以削弱关东旧贵族豪强势力。因其数建奇谋,被封为建信侯。
 
  “却将”句:讥讽和亲之策并未解决问题。单(chán)于,汉时匈奴称其君长为单于。
 
  汉家:借指唐朝。
 
  旌帜:旗帜,借指军队。旌,古代的一种旗子,旗杆顶上用五色羽毛做装饰。
 
  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在汉代是北方的天然屏障。
 
  不遣:不使,不让。
 
  胡儿: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通称,汉以后也泛指外国人。这里指吐蕃、回纥士兵。匹马还:春秋时,晋全歼秦军于崤山,“匹马只轮无反者”(《春秋公羊传》)。这里借用此典。
 
  得:能。
 
  “何须”句:《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投笔从戎,在西域三十一年,立下了大功。年老思归,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表示决不贪生而还。生入,活着归来。玉门关,古关名,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这里泛指边塞。

  简短诗意赏析

  这组诗是借乐府之名有感而发的议论诗,洋溢着豪迈博大的爱国热情,格调高亢,气魄宏大,呈现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几处用典似信手拈来,自然朴素,与真挚的爱国情感相得益彰。

  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的原文翻译
  2、“王维《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的原文翻译
  3、“辛弃疾《鹧鸪天·黄沙道中》”的原文翻译
  4、“高适《效古赠崔二》”的原文翻译
  5、“王安石《白沟行》”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 上一篇: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岑参《首秋轮台》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