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苏轼《题西林壁》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题西林壁 作者: 苏轼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苏轼《题西林壁》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题西林壁》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题西林壁》原文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的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简短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的原文翻译
  2、“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的原文翻译
  3、“陆游《杂感》”的原文翻译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原文翻译
  5、“庄周《逍遥游》”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上一篇:司马光《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