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放言五首·其三 作者: 白居易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放言五首·其三》译文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的真假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需要等待七年。
 
  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也会感到害怕,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放言五首·其三》的注释

  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
 
  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
 
  法:办法,方法。
 
  决:决定,解决,判定。
 
  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
 
  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试:试验,检验。
 
  辨:辨别,鉴别。
 
  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
 
  期:期限。
 
  篡(cuàn):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向使:假如,如果,假使。
 
  便:就。
 
  复:又。
 
  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典故: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害成王,于是周公躲避了起来。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
 
  王莽(mǎng):汉元帝皇后侄。典故:王莽在篡夺政权之前,为了收揽人心,常以谦恭退让示人,后来终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简短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的原文翻译
  2、“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的原文翻译
  3、“陆游《杂感》”的原文翻译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原文翻译
  5、“庄周《逍遥游》”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上一篇:刘安《塞翁失马》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屈原《渔父》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