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寒假学习规划表(各科)
时间 | 学习内容 |
8:00-8:30 | 起床洗漱+早餐(听中考真题听力磨耳朵) |
8:30-9:00 |
晨读:中考必背古诗文汇总 (每天2首) 语文:①2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12本必读名著真题练 |
9:15-10:20 | ②熟记各个文体答题技巧,并1篇阅读练习 |
9:20-10:40 |
放松休息时间 数学:初中数学知识手册(重点复习:圆、相似、二次函数) |
10:40-12:00 | 英语:中考3500词(每天30个)、375个核心词组(每天8个) |
12:00 -14 :00 | 午餐+午休 |
14:00-14:50 15:00-15:30 15:50-17:00 17:00-18:30 |
语文:做中考专题训练(文言文、古诗文、阅读专项) 数学:中考专题复习:计算、方程、图像变换(中考重点) 物理:复习初三电学、初二力学知识点 政史:利用问答式背诵提纲背诵重要考点 物理:①做电学专项训练②中考实验模块练习,作图计算 户外运动 |
18:30 -1 9:30 | 晚饭+洗澡 |
19:30-20:30 20:30-21:30 |
化学:①复习中考化学知识汇总②化学方程式默写③中考专题 ①复盘+巩固一天的学习内容②练字 |
初三寒假逆袭时间表

初中生寒假月度学习计划表模板

一、语文
1.背诵古诗文
①中考常考文言文:《论语》《诫子书》《劝学》《陋室铭》《爱莲说》《三峡》《孟子三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曹刿论战》《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鱼我所欲也》
②常考古诗词:《行路难》《酬乐天》《水调歌头》《无题》
建议:古诗每天背默1-2首,古文可依据个人情况规划,务必用《中考古诗文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中考古诗文注释一本通》过一遍,确保会逐字逐句翻译。古文翻译是中考的老大难问题,寒假一定练好。
2.读名著:
《中考必考12本名著考点总结》,配套名著专项练
建议:初中没有时间看原著的孩子直接背考点学姐整理好的考点总结,配套的填空题和简答题一定要练,练完背答题,都是中考常考知识点.
3.做阅读:阅读理解总结阶段,需要融会贯通。
建议:利用寒假掌握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再配合《六大文体阅读常见考点讲练测》。可参考答案找得分点,但不要一味抄答案!4.作文:中考常考的七大主题,每周准备1类写作框架,按照范文仿写1篇
二、数学
1.每日复习
基础不好的同学:寒假把课本扎实过一遍,课后题认真做!或者直接用学姐整理好的《数学知识手册》。复习完拿一张白纸,回忆默写基础概念公式
2.高效刷题:重点刷自己薄弱专题,特别是函数和几何初步,中考重点
3.每周模拟:周末计时练真题套题,刷正确率、提速度
4.使用错题本:做好错题记录,梳理解题思路过程,针对同类题型反复练建议:每周或每两周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巩固学习效果,明白错误原因,不做“差不多”先生!
三、英语
1.词汇积累:每天在碎片时间背诵30个中考核心词汇。比如把单词表贴在醒目的地方,随机看几眼,“重复是记忆的母亲”,单词这种东西,专门拿出时间记忆,效果也未必会很好。
2.听力训练:每天听一段英语材料,如英语电影、电视剧特别是中考真题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并记录生词和短语。
3.写作训练:重点背5类作文主题模板(校园生活、环保、科技、人际交往、社会与文化)建议:利用《中考必背3500词》坚持每天背默单词,配合《初中语法24讲》学习语法.
四、小四门(历史、物理、化学、道法)
1.思维导图式学习--给学习做减法
①道法:速记索引+中考核心知识清单②历史:思维导图+问答式复习提纲
③化学:思维导图+中考核心知识汇总④物理:思维导图+核心知识清单
2.精准复习还得是专项
①道法:中考道法一轮复习讲练测+万能答题模板33个
②历史:中考历史材料试题专题训练+材料题30个重点及答题话术
③化学: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必考方程式分类训练
④物理: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实验题必考知识点70条
九年级语文教材名著阅读篇目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著阅读篇目 | |
中考必读 | 自主阅读 |
《艾青诗选》作者:艾青 | 《泰戈尔诗选》作者:(印)泰戈尔 |
《唐诗三百首》注:清代孙沫选编(共选77位唐代诗人三百余首作品) | |
《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 | 《世说新语》注: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
《聊斋志异》作者:(清代)蒲松龄 | |
《儒林外史》作者:(清代)吴敬梓 | 《围城》作者:钱钟书 |
《格列夫游记》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 | |
《简爱》作者:(英)夏洛蒂·勃朗特 |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作者:(俄)契诃夫 |
《我是猫》作者:(日)夏目漱石 |
初三寒假学习计划表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中小学学习计划、寒暑假学习计划、作息时间表等内容,请点击访问:学习计划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