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诗词大全 作者: 辛弃疾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原文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译文

  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的注释

  太常引:词牌名。
 
  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
 
  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
 
  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之意。
 
  斫:砍。
 
  桂:桂树。
 
  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

  简短诗意赏析

  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韩愈《题榴花》”的原文翻译
  2、“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的原文翻译
  3、“秦观《点绛唇·醉漾轻舟》”的原文翻译
  4、“谢灵运《登池上楼》”的原文翻译
  5、“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 上一篇:苏轼《念奴娇·中秋》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辛弃疾《一剪梅·中秋无月》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