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诗词大全 作者: 苏轼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原文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苏轼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译文

  我日夜兼行向着那遥远的江海,枫叶芦花点缀得秋天情趣深长。
 
  淮水缥渺不明,天际忽远忽近,岸边的青山随着船儿低落高涨。
 
  已能望到寿州那高高的白石塔,小小的船儿还不曾绕过黄茅冈。
 
  波平风柔仍然看不见老朋友啊,只因他们久立的地方烟云迷茫。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的注释

  颖(yǐng)口:今安徽寿县西正阳关。颖水由颖上县东南流至此入淮,春秋时谓之颖尾。
 
  寿州:州治在今寿县。
 
  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秋兴:因秋而起的感怀。
 
  长淮:宽阔的淮水。
 
  低昂:时高时低。
 
  白石塔:洁白石头砌成的塔。
 
  棹(zhào):船桨。
 
  黄茅冈:泛指长有黄草的山冈。
 
  软:柔和。
 
  苍茫:模糊迷茫的样子。

  简短诗意赏析

  作者去国离乡,心情难免忧抑,然而面对水天相接,自然流出秋天行旅的逸兴。首联写出了之心情沉重,表达了仕途险恶,应远避是非之情。中间两联写景,前写淮河青山壮阔之景,后写已到寿州之所见,暗示了作者怅惘不安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的感慨。尾联以淮河烟波之迷茫点出前途之迷茫,以抒情结尾,曲折有味。这首诗可说是文辞、对仗具佳,自然流畅,景情交融,韵律优美,以实写虚的代表作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的原文翻译
  2、“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的原文翻译
  3、“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的原文翻译
  4、“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原文翻译
  5、“欧阳修《少年游·玉壶冰莹兽炉灰》”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 上一篇:苏轼《雪后到乾明寺遂宿》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