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李白《王昭君二首》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王昭君二首 作者: 李白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李白《王昭君二首》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王昭君二首》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王昭君二首》原文

《王昭君二首》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王昭君二首》译文

  汉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一日出嫁,登上玉关道,天涯一去不复归。
 
  汉月还可以从东海升起,明妃西嫁,没有回归之日。
 
  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就因为生前没有黄金,以至被画工画成为丑八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叹。
 
  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王昭君二首》的注释

  这两首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歌是中国汉代在“街陌谣讴”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而形成的一种音乐。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与宴饮、祀神乃至民间风俗活动等场合。“相和歌”之名最早记载见于《晋书·乐志》:“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其特点是歌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由此而得名。
 
  秦地:指原秦国所辖的地域。此处指长安。
 
  明妃:汉元帝宫人王嫱,字昭君,晋代避司马昭(文帝)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之为明妃。
 
  玉关:即玉门关。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唐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二首·其一》)。
 
  燕支:指燕支山,汉初以前曾为匈奴所据。山上生长一种燕支草,匈奴女子用来化妆,故名。
 
  蛾眉:细长而弯的眉毛,多指美女。胡沙: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风沙。
 
  枉图画: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青冢:即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简短诗意赏析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用一个“月”字,来烘托昭君远嫁匈奴的伤感主题:中原汉家的月亮,那光华跟随着远嫁匈奴的昭君。然而她一踏上通往玉门关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回归。“月”在这里既代表家乡的月亮,也代表故乡、故国。然而一个小小的玉门关,竟会把这一切无情阻隔。回望家乡那轮圆月,就要在眼前永久消失,这种生离死别的感觉,不能不让人平添几分惆怅。第二首诗写昭君拂净了马鞍,流着眼泪上马向西而去.。“今日”还是汉朝的宫里人,“明朝”就是匈奴单于的妻妾了。按照丁启阵先生的说法,当诗人到写第二首时,似乎情无以堪,只能勉强完成一首五言绝句,不同于第一首的五联十句。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白居易《秋雨夜眠》”的原文翻译
  2、“蒋捷《昭君怨·担子挑春虽小》”的原文翻译
  3、“曹雪芹《五美吟·虞姬》”的原文翻译
  4、“温庭筠《女冠子·含娇含笑》”的原文翻译
  5、“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 上一篇:《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被衣为啮缺歌》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