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苏轼《郿坞》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郿坞 作者: 苏轼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苏轼《郿坞》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郿坞》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郿坞》原文

《郿坞》

苏轼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郿坞》译文

  董卓衣中穿着厚甲行走何所畏惧,依恃郿坞藏金粮可以退居故里。
 
  到底是英雄豪杰谁能比上,将他肚中的脂肪点燃,燃起的光亮明灯难比。

  《郿坞》的注释

  郿坞(méi wù):故址在今陕西眉县北,为董卓老巢。
 
  衣中甲厚:董卓自知作恶太多,怕人行刺,常在衣内穿厚甲。
 
  凭:依恃。
 
  毕竟:究竟,到底。
 
  英雄:指董卓,含讽刺意味。
 
  “脐脂”句:董卓被杀后,被抛尸示众。当时天热,其尸体肥硕,脂肪流于地上。守尸的士卒在他肚脐上点火照明,数日不灭。

  简短诗意赏析

  《郿坞》是一首讽刺性很强的诗。诗的前两句作者以董卓的口吻描述了他自以为得意的两件事:衣中套甲和筑坞藏金。后两句急转,作者以极其辛辣的笔锋挖苦了他非但不能善终,死后还被人用身上的脂油点燃作灯,与一般的“英雄”的结局果然大不一样。反话正说,更显出作者对董卓的愤恨、鄙夷之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李商隐《无题》”的原文翻译
  2、“黄庭坚《赠黔南贾使君》”的原文翻译
  3、“柳永《永遇乐·薰风解愠》”的原文翻译
  4、“温庭筠《相和歌辞·三洲歌》”的原文翻译
  5、“欧阳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杜甫《巳上人茅斋》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李贺《仙人》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