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苏辙《待月轩记》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待月轩记 作者: 苏辙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苏辙《待月轩记》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辙《待月轩记》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待月轩记》原文

《待月轩记》

苏辙
 
  昔予游庐山,见隐者焉。为予言性命之理曰:“性犹日也,身犹月也。”予疑而诘之,则曰:“人始有性而已,性之所寓为身天始有日而已,日之所寓为月。日出于东,方其出也,万物咸赖焉:有目者以视,有手者以执,有足者以履。至于山石草木,亦非日不遂。及其入也,天下黯然,无物不废。然日则未始有变也。惟其所寓,则有盈阙,一盈一阙者月也。惟性亦然,出生入死,出而生者未尝增也,入而死者未尝耗也,性一而已。惟其所寓,则有死生,一生一死者身也。虽有生死,然而死此生彼,未尝息也。身与月皆然。古之治术者知之,故日出于卯谓之命,月之所在谓之身。日入地中,虽未尝变,而不为世用复出于东,然后物无不睹,非命而何?月不自明,由日以为明。以日之远近为月之盈阙,非身而何?此术也,而合于道。世之治术者知其说不知其所以说也。”
 
  予异其言,而志之久矣。筑室于斯,辟其东南为小轩,轩之前廓然无障,几与天际。每月之望,开户以须月之至。月入吾轩,则吾坐于轩上,与之徘徊而不去。一夕,举酒延客,道隐者之语,客漫不喻,曰“吾尝治术矣,初不闻是说也。”予为之反复其理,客徐悟曰:“唯唯。”因志其言于壁。

  《待月轩记》译文

  过去我游览庐山,在那里见到一位隐居的人。他给我谈论性命之学的理论时说:“性好比是太阳,身体好比是月亮。”我怀疑这种说法,就追问他,他就说:“人起初只有性罢了,性所寄居的地方是身体。天起初只有太阳而已,太阳所寄托的物体是月亮。太阳从东方升起,当它升起时,万物都依赖于它:有眼睛的人都可以看见物体,有手的人都可以握持东西,有脚的人都可以行走。至于山石草木,也是没有太阳就不能存在和生长。到了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天下一片黑暗,万物没有不废止的。然而太阳却从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它所寄托的物体,就有圆满和缺损,这一圆一缺的物体就是月亮。性也是这样。伴随生命而出,又伴随死亡而入。出生时,未曾有所增加,死亡后也未曾有所减损,性始终如一,保持不变而已。只是它所寄居的身体,却有死和生,一生一死的是身体。虽然有生有死,然而这个死亡了,那个又出生了,从不曾停息下来。身体和月亮都一样。古代研究学说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太阳在卯时升起称之为命,月亮所在之处称作身。太阳落入地下,虽然不曾变化,却不被世人所利用;又从东方升起,然后万物没有看不见的。不是命又是什么呢?月亮自己不发出光亮,由太阳的光才得以明亮。因为太阳远近造成月亮的圆缺,不是身体,又是什么呢?这种学说,是符合于道的。世上研究这种学说的人对以上说法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

  我认为他的言论很奇异,念念不忘已很久了。在这里建了座房屋,把它的东南面开辟出来作为小轩,轩的前面空阔一片,没有遮挡的东西,几乎与天边相接,每个月的十五,打开门等着月亮的到来。月光照进我的小轩,我就坐在轩上,同它一道徘徊不离去。一天晚上,我置办酒宴请客,说出庐山隐居之人的话,客人完全不明白,他说:“我曾经研究过这类学说,但在这之前还没有听到这种说法。”我替他反复讲解那种道理,客人慢慢领悟道:“是啊,是啊。”于是我把隐居之人的言论题记在小轩的壁上。

  《待月轩记》的注释

  昔:过去,以前。
 
  隐者:隐居的人。焉:兼词,于是,在那里。
 
  性命之理:性和命的道理,即性命之学,道学基本理论之一。
 
  犹:犹如,好似。
 
  诘:责问,追问。
 
  寓:寄居,寄托。
 
  咸:全部,都。赖:依赖,依靠。焉:于是,于彼。
 
  执:握,持。
 
  履:踏,踩。
 
  遂:顺利地长成,这里是得以存在、生长的意思。
 
  黯然:黑暗的样子。
 
  废:停止,衰败。
 
  盈:充满,引申为圆满。阙:通“缺”,缺少,缺损。
 
  亦然:也是这样。未尝:不曾。
 
  增:增长,增多。
 
  耗:损耗,减损。
 
  一:始终如一,保持不变。
 
  息:停止。
 
  治:治理,研究。术:思想,学说。
 
  卯:十二时辰之一,等于现今的早晨五点到七点。
 
  不为世用:不被世上人所利用。
 
  睹:看见。
 
  非命而何:不是命,又是什么呢。
 
  明:发光。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异,奇妙。
 
  志:心中记住。
 
  斯:这里。辟:开辟。
 
  轩:堂前屋檐下的平台。
 
  廓然:空阔、广大的样子。障:障碍,挡住的东西。
 
  几:几乎,差不多。天际:天边。
 
  望:指月光满盈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须:等待。
 
  徘徊:来回地走。去:离去,离开。
 
  延:引进,迎接,引中为邀请。
 
  道:说。
 
  漫:遍,都,完全。喻:明白。
 
  初:先前,此前。
 
  反复其理:反复地讲解那种道理。
 
  徐悟:慢慢领悟。
 
  唯唯:谦恭的应答声。

  简短诗意赏析

  全篇文章,主要部分是记庐山隐者的话。“性犹日也,身犹月也”是全篇议论的中心。用比喻来讲道理,是议论文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好处,是用常见易知的事物,来比附所要讲的难于理解的道理。他说人的“性”是依附于“身”来表现的,“日”之性是依附于“月”来表现的。

  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李商隐《无题》”的原文翻译
  2、“黄庭坚《赠黔南贾使君》”的原文翻译
  3、“柳永《永遇乐·薰风解愠》”的原文翻译
  4、“温庭筠《相和歌辞·三洲歌》”的原文翻译
  5、“欧阳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上一篇:吴文英《木兰花慢·寿秋壑》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侯方域《李姬传》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