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赠日本僧智藏 作者: 刘禹锡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赠日本僧智藏》原文

《赠日本僧智藏》

刘禹锡

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
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
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
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赠日本僧智藏》译文

  智藏僧乘着小舟不远万里远涉重洋,走遍名山以礼求法,修养心性。
 
  终于学成,像涉公那样,夜深降龙潭水变黑,像支遁那样,在新秋的田野上把鹤放飞。
 
  已经修持到忘怀人我的地步,便不用怀念故土,已经证悟到永恒不变的真心,就不必再读经书。
 
  我倒要问一问中华求道学佛的人,有几个能够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和佛学造诣。

  《赠日本僧智藏》的注释

  智藏:可能是唐宪宗元和元年时来中国的日本僧人。
 
  浮杯:相传南朝宋有一位高僧,不知姓名,不知来历,神力卓绝,常以木杯渡水,人以杯度呼之。后世人们常以杯度比喻船渡。这里就是以杯比喻大海里漂泊的船只。沧溟:海水弥漫貌,常用来指浩渺无际,水色深绿的大海。
 
  遍礼:指走遍名山,以礼求法。唐代日本僧人来中国,多数是在佛教名山习法。性灵:指人的精神、性情、情感等。
 
  降龙:借用佛教降龙伏虎的故事。《续高僧传》卷十六:“(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震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这里是比喻战胜重大困难和邪恶势力。
 
  放鹤:《世说新语·言语》:支公(道林)好鹤。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有懊丧意,林曰:既其陵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放之飞去。
 
  彼我:主观和客观。无彼我:即佛家“无我”的意思,这是佛教根本的思想之一,否定世界上有物质性的实体的存在。怀土:怀念故乡。
 
  真如:佛家语。佛教认为用语言、思维等来表达事物的真相,总不免有所增减,难能恰到好处。要表示其真实,只能用“照那样子”的“如”来作形容。《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中国佛教学者,大都将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之称,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中华: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这里指中国。
 
  宁馨:晋宋时俗语,犹今天的“这样”、“如此”的意思。馨,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简短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智藏僧人留学唐朝的举动,并盛赞了其高深的法力以及高超的佛学造诣。诗的首联写智藏乘舟漂流万里,远涉重洋来到中华;颔联写智藏高深的佛法修为和与物同体的大悲精神;颈联写大师的修行境界,对于自我与国土都不再执着;尾联称赞了僧人的“雄猛”。全诗运用大量佛学典故,语言含蓄,结构谨严,感情真挚。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白居易《秋雨夜眠》”的原文翻译
  2、“蒋捷《昭君怨·担子挑春虽小》”的原文翻译
  3、“曹雪芹《五美吟·虞姬》”的原文翻译
  4、“温庭筠《女冠子·含娇含笑》”的原文翻译
  5、“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 上一篇:独孤及《送虢州王录事之任》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尹焕《唐多令·苕溪有牧之之感》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