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诗词大全 作者: 岑参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原文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岑参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译文

  岷山老人头发斑白,抱着古琴两鬓苍然。
 
  衫袖拂过白玉琴徽,为我弹奏三峡流泉。
 
  此曲尚未弹到一半,高堂之上好似空山。
 
  风声飕飕穿过石林,好像就在窗户之间。
 
  手指环绕琴声呜咽,琴弦进出流水潺潺。
 
  幽怨好似楚天浮云,飘渺有如万里秋烟。
 
  更有阳台阵阵细雨,夹杂巫山声声啼猿。
 
  曲调幽深逗引鬼神,琴声纯净动人心弦。
 
  楚客为之愁肠欲断,湘妃为之泪落斑斑。
 
  是谁用那青桐木料,拉上根根红色琴弦?
 
  琴中弹出古人乐曲,乐曲转给今人流传。
 
  知音本来不易再逢,可惜您已到了老年。
 
  曲子奏完月已西落,惆帐且回东斋独眠。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的注释

  秋夕:秋季的夜晚。山人:居于山林间的隐士。三峡流泉:古时琴曲名。《乐府诗集》中有《三峡流泉歌》。
 
  皤皤:白发苍苍的样子。岷山:这里指蜀地的山。苍然:灰白色。
 
  玉徽:玉制的琴徽。
 
  石林:林立的山石。飕飕:风声。
 
  绕指:手指弹琴时的柔韧动作。弄:拨弄。青丝,指琴弦。激:迸射。潺泼:水徐徐流动的声音。
 
  演漾:声音飘荡。楚,原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泛指南方。虚徐,飘渺舒缓。韵,风韵。
 
  兼:兼有。阳台,即阳云台,在巫山之下,这里指楚地。杂:夹杂。巫山猿,见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注。
 
  幽:深远。净,纯正。便,适合。
 
  楚客:指屈原。湘妃:湘水女神。相传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与舜为妃,闻舜死,泪下沾竹,竹叶上生了斑点。
 
  青桐:梧桐,木可制琴。亘:横列。朱丝弦:红色的琴弦。
 
  递:传递。
 
  知音:相传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的心意,后因此称知己朋友为“知音”。
 
  斋:屋舍。

  简短诗意赏析

  此诗描绘罗山人琴声的高妙动人,并借以抒发知音难遇的惆怅。全诗从四个方面着笔:一是直接描写曲调所表现的景物;二是将曲中表现的景物与演奏时的环境搅合在一起,以衬出琴技的高妙;三是凭着丰富的想象把曲调的感人心、泣鬼神的效果形象化;四是将弹琴人的形象与听琴人的感受写进去,以渲染气氛。

  作者简介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白居易《秋雨夜眠》”的原文翻译
  2、“蒋捷《昭君怨·担子挑春虽小》”的原文翻译
  3、“曹雪芹《五美吟·虞姬》”的原文翻译
  4、“温庭筠《女冠子·含娇含笑》”的原文翻译
  5、“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上一篇:米芾《满庭芳·咏茶》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杨果《小桃红·采莲女》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