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杜甫《去蜀》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去蜀 作者: 杜甫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杜甫《去蜀》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去蜀》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去蜀》原文

《去蜀》

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去蜀》译文

  我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有一年是在梓州度过的。
 
  岂料兵荒马乱,关山交通阻塞,我为什么反要远赴潇湘做客呢?
 
  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却已经年老,余生只能像江上白鸥一样漂泊。
 
  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

  《去蜀》的注释

  去蜀:将离蜀,作诗总结几年的漂泊生涯,故为此题。蜀,广义指四川,此诗专指成都。
 
  蜀郡: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汉仍其旧,辖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治所在成都。此指成都。杜甫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初借居成都草堂寺,后移居新建之草堂,至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离蜀,前后共六年,期间有一年多流寓梓州、阆州等地,在成都前后合计约五年。
 
  梓州:四川三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梓潼郡为梓州。
 
  如何:犹岂料。关塞:边关;边塞。
 
  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二水是湖南境内两条重要河流,此泛指湖南地区。
 
  世:一作“万”。黄发:年老。
 
  残生:残余的岁月、生命。
 
  大臣:泛指朝廷掌权者。
 
  不:一作“何”。

  简短诗意赏析

  这首四十个字的短小五言律诗,总结了诗人在蜀五年多的全部生活,笔调堪称恢宏寥阔。而此诗尾联用激切语言所寄托的深于忧患不忘国难的赤诚丹心,更是一篇精髓所在。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陆游《朝中措·梅》”的原文翻译
  2、“龚自珍《浪淘沙·写梦》”的原文翻译
  3、“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的原文翻译
  4、“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的原文翻译
  5、“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谭嗣同《有感》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