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诗词大全 作者: 叶梦得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原文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译文

  淮河环绕着楚都寿春孤城,野草丛生,河岸迷蒙。当年南朝谢家子弟,意气风发,统领数万精兵。以逸待劳痛击前秦军,苻坚百万雄师如受惊的巨鲸,在淝水中溃奔。转眼间,建立起大功。

  时隔千年,八公山的草木一如当年,簇拥着险峻的峦峰。而今山头云涛聚又散,昔日的豪杰杳无迹踪。劳累终生。古今往事俱成空。可笑我吊古伤今何必太多情。叹惜谢安晚年,遭疏远,不受重用。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的注释

  1、寿阳楼:指寿春(今安徽寿县)的城楼,东晋改名寿阳。八公山在寿县北,淝水经此入淮。公元三八三年,东晋谢安、谢玄以八万精兵大败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2、故都:指北宋都城汴京。作者写此词时,汴京已残破,所以用“故”。

  3、长淮:淮河。当时宋、金以淮河为界。

  4、孤城:指寿阳城。

  5、乌衣:乌衣: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是晋代王、谢等名门贵族之地。

  6、年少:指谢安的子、侄一班在淝水之战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将领。

  7、芝兰秀发:源于《世说新语》中谢玄的话:“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8、戈戟云横:一语双关,明喻晋军的武器像阵云一样横列开去,暗用《世说新语》中”见钟士季(会)如观武库,但睹戈戟”的典故,赞誉谢安等足智多谋,满腹韬略。

  9、奔鲸:奔逃的鲸鱼,这里形容苻坚兵溃如鲸鲵之窜逃。

  10、转盼:转眼之间。

  11、草木:草木皆兵之意。《晋书·苻坚载记》:“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12、峥嵘:形容山势险峻。

  13、劳生:碌碌的人生。

  14、怆:伤感。

  15、遗情:指思念往事。曹植《洛神赋》:“遗情想象。”李善注:“思旧故而想象。”

  16、东山老: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

  17、恒筝: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孝武帝猜忌谢安,不予重用。谢安听了“泣下沾襟”,孝武帝“甚有愧色”。事见《晋书·桓伊传》。

  简短诗意赏析

  同样是忠信见疑,词人拿谢安和自己进行对比,突出了自身处境的悲惨,谢安虽被猜疑,但尚能与孝武帝一同饮酒,且有桓伊为他仗义执言;而自己却只能暮年“独听桓筝”。下阕从“峥嵘”、“豪英”到“空成今古”、“笑我”,再到“可堪岁晚”,词情一再转折,怀古叹今的兴味丰厚浓郁,深合词人当时的复杂心情。

  作者简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的原文翻译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原文翻译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原文翻译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原文翻译
  5、“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 上一篇:苏舜钦 《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