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作者: 刘克庄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原文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刘克庄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译文

  王实之第三首唱和中有忧虑边关的言语,我写作此词作为回应。
 
  国家命脉日渐衰弱,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像骊山老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可现在人老了,登楼远望,已力不从心,多次误了从军的机会。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有志儿郎,不要再发无聊呻吟,赶快投笔从戎,不要再想用文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的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 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乳燕飞》《贺新凉)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阕各十句,六仄韵。余为变格。
 
  三和: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忧边之语:忧虑边境被敌人(指蒙古军)侵犯的话。
 
  国脉:国家的命脉。
 
  长缨:长带子。
 
  戎主:敌人的首领。
 
  尺度:标准。
 
  韩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
 
  谷城公:亦称黄石公。传说汉代张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传授兵书。
 
  骊山母:一作黎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传说唐朝李筌曾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他讲解《阴符》秘文。
 
  两河路:指宋代行政区划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即今河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区。
 
  联句:两人或多人各作一句或两句,组合成一首诗,谓联句。
 
  登楼揽镜:上楼照镜,慨叹功业未建,人已衰老。
 
  冲梯:冲车和云梯,古代攻城的工具。
 
  制难:挽回危难的局势。
 
  金汤:“金城汤池”的省语,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名将。
 
  投笔:投笔从戎,用汉代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边疆的典故。
 
  题柱:汉代司马相如过成都升仙桥,曾在桥柱上题字说: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

  简短诗意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上片以韩世忠为例,提出在大敌当前时,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下片抚今追昔,指出国势垂危的情况下,不应幻想依靠天险,而应依靠能拯世扶倾的英雄。全词感情丰沛流畅,词句凝练有力,用典精妙自然,意气风发、朗朗上口。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的原文翻译
  2、“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的原文翻译
  3、“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的原文翻译
  4、“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原文翻译
  5、“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的原文翻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上一篇:丘逢甲《春愁》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下一篇: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